聖母無玷聖心校友會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Alumni Association

《我要做老闆》系列 - 黃思源先生

Picture of the author

黃思源校友及其業務的簡介

第五位受訪校友是黃思源。黃校友現定居美國,主要經營的業務包括投資科技初創公司及指導科技初創公司的創立與運營。他亦是一位作家(最新著作《Craft your world》)及教育家。黃校友尤其喜歡蒙特梭利教學法。

黃思源校友的訪問內容

Q&A:

Q:甚麼驅使你投身這類型的工作?

A:本身的專業,由於我本身的專業就是寫程式,除了寫程式以外,並沒有其他專業或特長。除此之外,我有不想打工的想法。雖然身邊很多同學選擇打工,但由於我從小到大都是比較特別,喜歡跟隨自己的內心,不喜歡打工,便嘗試創業,業務以自己本身的專業為主。

Q:需要具備甚麼條件才有能力創業?

A:我現時在美國是一位創業導師,主力讓大家知道創業是一個不斷失敗的過程,特別是從事初創公司,大多數都會經歷失敗,首五年容易失敗結業。但是否經歷一次失敗就放棄?因此,創業的條件就是必須擁有明確的目標,以及有一個不斷嘗試的心態。

Q:是否一定要有經驗,創業才能成功?

A:不是。成功不是一個終點,不是說我去到某一個位置就是成功,成功永遠屬於過去,你回頭看便可能看到成功。不斷地失敗,但是下一個失敗再上的時候就能超越之前的最高點,所以創業就是一個不停經歷失敗的過程,但每一次失敗總會讓你進步。所以是不是一定要有經驗呢?需要多經歷失敗才能知道,不一定要對某一範疇很熟悉,因為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Q:在外國發展會比本地困難嗎?對比香港有甚麼分別?

A:我 19 歲便離開了香港,未曾在香港工作。據我了解,在歐美,人們比較尊重一些不怎麼會說話但努力工作的人;而在香港,一些不太會行銷的人創業會比較困難,因為香港人對行銷的能力有很高要求。以我的一些朋友為例,儘管他們的工作能力很好,但在香港工作有時候會被剝削,在一家公司裏做事也未能被人認識和尊重,而表達能力較強的那個人則容易被認識。在我的成長過程裏,我發現美國人會願意理解你是一個不說話的人,這就是與在香港發展的分別。

Q:你如何涉獵或平衡多個範疇的工作?

A:我是一個很容易分心的人。為了平衡多個範疇的工作,我現在的做法就是清楚安排一星期的工作時間,例如星期一、二做公司的事情,星期四定為學習日,星期三和星期五則做其他公司的事情。

校友會亦在此多謝IHMC升學及生涯規劃組同學黃琬婷、鄭子欣、黃嘉欣負責進行採訪及撰寫文稿,及顧問老師蔡金莉老師、李嘉麗老師的指導。

返回活動回顧